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防汛关键期,沈城最近天气咋样?开车遇着瓢泼大雨该咋办?万一车在水里困住了,咋能赶紧逃出来?家庭避险避灾该准备点啥?
7月23日,沈阳日报与市政府办公厅联办的《民生连线》栏目,邀请沈阳市应急、气象和消防部门有关人士做客沈阳日报社5G直播间,就沈阳市防汛情况及防汛避险常识等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并现场回答读者和网友提出的问题。
本期嘉宾:沈阳市应急管理局防汛抗旱处四级调研员 王广星;沈阳市气象服务中心副科长 赵思玉;沈阳市消防救援支队灭火救援指挥部副部长 张继春
预防“水淹车” 沈阳这样做
为有效防范“水淹车”事件发生,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安全,沈阳市积极开展一系列预防工作。
(1)梳理“水淹车”报案集中风险点位。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督促指导各地区及市公安局、市保险行业协会及人保、平安、太平洋等保险企业,对近年来“水淹车”报案集中点进行全面梳理,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实地勘查,确定“水淹车”重点防范区域和路段,为精准防范奠定基础。
(2)落实“水淹车”点位防范人员。针对“水淹车”报案比较集中点位,逐个落实交警、民警、街道、社区及保险公司责任人。建立气象部门“吹哨”联动机制,每次强降雨前,各责任单位、责任人深入点位一线,合力开展宣传动员,劝离已停驶车辆。在重点防范区域前置拖车、挪车器,做好应急准备。同时,压实房产部门、人防部门对地下车库、地下人防工程的防汛安全监管责任,组织指导物业企业、管理单位落实挡水板、沙袋及排水泵等物资设备,严防地下空间发生倒灌出现“水淹车”险情。
(3)综合施策防范“水淹车”。和平区向街道配发了“铁马”200个、制作警示标识600张;大东区为每个街道配备了10台挪车器;苏家屯区采购100套移动伸缩围栏;浑南区下发碧水河路“水淹车”安全防范通告;沈北新区开展宣传劝离,设置隔离设施,多部门协同提前转移车辆;新民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协同联动和分级响应机制;市水务局加强排水系统调度,全力组织落实城市排水防涝措施;市公安局在易积水路段前置警力,针对积水过深路段及时进行临时交通管制,确保“车不进、人不伤”;沈阳市保险行业协会调度各保险企业前置力量,会同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共同开展“水淹车”防范,尽最大努力减少投保人损失。
★暴雨来临,要提前关闭门窗,防止雨水扑入屋内;一旦家中进水立即关闭电源、煤气等设备。
★暴雨时不要在涉水较深道路行走,在积水中不易辨别情况,当窨井的井盖子丢失或应急打开排水时,一旦贸然踏入,会危及人身安全。
★要注意街上电力设施,如有电线滑落,即刻远离、绕行,避免发生触电伤害。
★发生雷雨大风时,要远离高大树木、老旧建筑物、工地围墙、广告牌等不牢靠的高大物体,不要在公园开阔广场使用手机和无线设备。
★雷电发生时,不宜敞开门窗、使用淋浴冲凉和触摸金属管道;不宜靠近建筑物的外墙和电器设备以及打电话、上网,不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切断电源。
★暑假期间,要特别加强对孩子的溺水安全教育,牢记“六不”,即:不私自下河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人的陪伴下或者老师带领情况下下河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和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私自下水施救。
★雨天外出,建议市民选择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方式出行。
★遇到危险时,请第一时间拨打110、119求救。
★绝对避水:尽量避免涉水,尤其是水流湍急或积水深度不明(过膝盖风险骤增)处。
★智慧探路:可使用手机手电筒观察水面下情况(避免旋转涡流、浑浊冒泡处),或利用长棍探路。多人同行应用“前后抓牢”法。
★远离风险源:保持距离电线杆、路灯、变压器、广告牌(强风易坠落)10米以上。
★警惕新风险:注意路边共享单车、垃圾桶等可能被冲走或被带电水体接触的物体。小心路面塌陷(井盖移位)及城市改造工地附近区域。
★出发前要提前通过气象预警和交通信息,判断暴雨强度及路段积水情况,避开低洼、涵洞等易涝区域,雨势过大时直接取消出行。同时全面检查车辆状态:雨刮器确保能快速扫清雨水,轮胎胎压和胎纹正常以保证抓地力,刹车系统灵敏可靠,近光灯、雾灯、双闪灯等能正常开启。
★在行驶中要全程保持低速(不超过40公里/小时),与前车拉开50米以上距离,避免急刹急转以防侧滑。灯光使用需规范:开近光灯+示廓灯提升可见性,能见度极低时加开雾灯和双闪,坚决不用远光灯(会被雨水反射影响视线)。遇到积水路段,先观察水深,超轮胎一半(约30厘米)绝不强行通过;必须通过时,挂低速挡匀速慢行,不换挡、不停车,防止熄火。
★若车辆在水中熄火,绝对不能重启发动机,立即开双闪示警,能推则推至安全处,同时呼叫救援。若车辆被淹且门窗无法打开,保持冷静,用安全锤、扳手等硬物猛击车窗边角破窗,迅速转移至高地等待救援,牢记“生命优先”,切勿因贪恋财物延误逃生时机。
防汛形势严峻,沈阳这样应战
应急
(1)组织落实市、区(县)、乡、村四级防汛责任人和四级防汛包保责任人。
(2)组织各地区及市防指各成员单位对防汛预案、方案进行修订完善。
(3)对城市易积水点位落实“三警一队一长一组”布控巡控前置力量,特别是对“水淹车”报案集中的点位督促指导各地区及相关部门落实民警、交警、街道、社区和保险公司安全防范人员。
(4)截至目前,已成功应对8次局地性、区域性强降雨,启动市级城市防汛四级响应2次,实现了“四不一确保”的防汛目标。
气象
(1)制度上,完善各项业务规范,开展递进式预报,渐进式预警、跟进式服务,开展面向党政领导的重大气象灾害“直通式”报告和直达市、区(县)、乡、村四级防汛相关责任人的叫应工作。
(2)技术上,应用新型观测设备,完成汛前培训,强化业务人员工作能力,落实值班职责,更新应急预案,建立联防机制,开展应急演练,扎实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工作。
消防
(1)支队党委召开多次会议进行部署,修订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及《响应等级及作战力量编成》。锁定城市易积水点位,落实“三警一队一长一组”责任体系,配强装备、强化培训。汛期派出前置备勤力量在关键点位布控巡控,确保突发险情快速响应、高效处置。指挥中心与联动单位建立信息通报研判机制,确保力量跟着汛情走、救援抢在成灾前。
(2)全市划分5个作战指挥区,明确区域指挥职责,确保点面结合、协同作战。强化专业核心力量,组建支队级抗洪抢险专业队(27车、25艇、100人)。配备机动突击力量,各大队组建15支站级水域救援分队(15艇、30车、150人)。组建2支远程排水编队,承担排涝任务。各队站另备约300人应急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本地及跨区域增援。
(3)在新民市、铁岭调兵山参加市本级和省级拉动演练,组织各大队在浑河水域、丁香湖等地开展防汛抗旱相关实战拉动演练19次,参演1000余人次;开展救援技术培训18次,培训500余人次,重点围绕个人自救技术、间接救援技术、直接救援技术、舟艇救援技术进行实景实训,提升队伍整体实战能力。
(4)增配水域救援模块化消防车、排涝车、潜水装具等专业装备。配备宿营车、饮食保障车、运兵车等近20台保障车辆,具备200人72小时持续保障能力。同时,强化无人机、图传设备、卫星便携站等10余种关键通信装备应用,建强前突通信保障分队,可快速搭建宽、窄带自组网系统,确保灾害现场通信实时畅通。
问:我有台新能源汽车,想知道新能源车能涉水吗?如果开车遇到大雨,车在水中熄火了,该怎么办?
答:关注涉水深度标识。不同品牌/车型涉水能力差异大(部分车型电池包位置较低)。
勿依赖“密封性”神话。虽然核心部件防水等级高,但泡水仍可能导致线束、控制器、空调压缩机等损坏。
断电操作。若预计水深可能超过安全值(通常30cm是警戒线),务必在安全前提下手动断开12V低压电池(小电瓶),进一步降低风险。
拖车原则。熄火或泡水后禁止自行移动,必须由专业拖车救援,避免损伤底盘和电池包结构。
问:如果车在水里熄火了,车门无法打开,如何逃生?
答:首先,第一时间尝试解锁,多数车锁在泡水初期仍有电可解锁。
其次,利用车内工具,标配破窗器/安全锤优先使用。2024年起,国内多品牌新车已逐步标配破窗装置(通常在扶手箱或驾驶位门板储物格);如无标配,使用尖锐物品(如拔掉头枕,用金属杆)猛击车窗边缘,快速进行破窗。若配备天窗未被淹没,尽快打开天窗逃生。部分车辆(如SUV)后备箱内有紧急拉手可从内部打开后备箱(需熟悉位置)。
最后,建议日常在车内常备多功能应急安全锤,并定期熟悉自己车辆紧急逃生装置位置。
问:近期沈阳天气情况如何?会有强降雨吗?
答:预计7月下旬,沈阳降水量为40~60毫米,与历年同期(63.4毫米)持平或略偏少;旬末还将出现一场中雨到大雨过程。平均气温26℃~27℃,较历年同期(25.2℃)偏高1℃~2℃。
根据6月末的气候趋势预测结论,今年7~8月,沈阳地区降水量较历年同期(308.4毫米)偏多3~4成,为401~432毫米;平均气温较历年同期(24.2℃)偏高1.1℃~1.5℃,为25.3℃~25.7℃。
问: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常常看到洪涝、暴雨等被表述为“百年一遇”,但明明是“百年一遇”的事件,为何时常出现?
答:其实大家日常听到的“百年一遇”,并不是字面上理解的“一百年只发生一次”。生活中我们用这些词形容罕见现象,但在专业领域,它们是概率化的科学表述,而非绝对的时间周期。
“百年一遇”最初起源于水文学,是关于洪水重现期的一种解释方法,表达洪水有百分之一的发生概率。这种“N年一遇”的表达通常指统计上的回归周期,如降水的百年一遇,对应的可能是每小时200毫米的降水。可见,“百年一遇”其实是个概率术语,是为了表达发生概率很小的意思,也就是说,即使今年发生了,但在全球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明年、后年也可能再次发生,因为它本质是概率问题而非时间周期问题。
问:最近沈阳经常发布暴雨预警,但有时候雨下得不大,这是为什么?
答:第一,降雨范围与城市规模并不匹配。沈阳面积达上万平方千米,而很多引发暴雨的天气系统——尤其是局地对流性降水系统,影响范围可能仅有几十平方公里。当气象部门针对全市可能出现的暴雨风险发布预警时,若降雨仅覆盖部分区域,其他未被覆盖的区域自然会感觉雨不大。
第二,降雨存在阶段性变化。暴雨预警是对一段时间内累计降雨量的预报,我市的蓝色暴雨预警标准为12小时内降雨量达50毫米,或1小时降雨量达30毫米,但一次降雨过程中,雨势会呈现时强时弱的特征,不同时段、不同地点的实际感受会存在差异。
第三,城市中的建筑分布、水体面积、地形起伏等下垫面条件各不相同,会改变局部气流运动和水汽分布。例如,城区热岛效应可强化局部空气对流运动,促使水汽在特定区域凝结增强。这些因素都会加剧“预报有雨但局部无雨”的现象。
汛期天气系统复杂多变,小范围降雨的随机性较强,建议大家多关注实时更新的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结合本地实况做好应对准备。
问:开车时遇上瓢泼大雨,雨刷器都忙不过来,路也看不清。这时是应该慢慢往前挪,还是赶紧找个地方停下来更安全呢?
答:优先找个安全地点停靠。适合停车的安全地点,一是正规的停车场/停车位,如商场、小区的地上停车场。二是道路两侧,注意要停靠在地势高、无积水的路面,也要注意远离大树、电线杆、广告牌和低洼地带。停车后,要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即双闪),提醒其他车辆注意。
切勿停在隧道出入口、涵洞、低洼路段或排水不畅的区域,防止积水淹车。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徐佳婷 主播:李千惠
视频、摄影:徐小凌 实习生:徐廷钰、黄薏霏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