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财报季收官,42家上市银行一季度报告均已出炉。在让利实体、息差收窄的行业背景下,上市银行业绩呈现分化态势,部分银行经营状况承压。尽管业绩普遍放缓,但银行业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主体,通过超万亿增量资金精准滴灌实体经济,在稳增长、促转型中彰显了金融“压舱石”的韧性。
风口财经统计发现,今年一季度,42家A股上市银行中,27家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杭州银行、齐鲁银行、青岛银行等城、农商行表现尤为突出,营收及净利润增速居前;区域性银行中,仅厦门银行、贵阳银行、北京银行3家银行实现营收、净利润双降,厦门银行两项业绩指标降幅分别达18.42%、14.21%,在A股上市银行中居于末位。
国有六大行、股份行普遍承压,除农业银行、浦发银行营收、净利润实现微增外,其余13家业绩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股份行之一的华夏银行业绩“吊车尾”,营收、净利润同比下滑达17.73%、14.04%。
从信贷投放情况来看,银行业正以“稳信贷、调结构、控风险”的组合拳,为经济回升注入动能。一季度,42家A股上市银行信贷投放呈现稳健扩张态势,有16家上市银行贷款总额增速超5%,其中以城商行为代表的区域银行表现亮眼。西安银行、宁波银行更是以12.81%、11.12%贷款增速稳居前列。
在具体投向上,“五篇大文章”等重点领域,“两重”“两新”等重点政策,科创、外贸、民营企业等重点客户,成为上市银行加码布局的方向。
国有大行一季度信贷投放总量尤为突出。以工商银行为例,其以1.85万亿元的境内人民币贷款及债券投资增量领跑市场,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达4.8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3.5万亿元,均居行业首位。资金重点流向数字经济、绿色转型等领域,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超9600亿元,较年初增长10.9%。
区域性银行则依托区域经济特色发力。如兰州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增长29.62%;上海银行聚焦科技创新集聚园区和产业链推进专业化经营,科技型企业贷款金额同比增长26.48%;青岛银行在山东海洋经济强省战略下,推出“青出于蓝”品牌,为涉海企业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蓝色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4.44%。
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5.1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7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9.7万亿元,印证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提升。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信贷资源向“两重”“两新”、先进制造业、城市更新等领域的倾斜,既契合国家战略,也为银行资产结构优化提供了长期支撑。
在资产质量方面,今年一季度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整体保持稳定,基本较上年末水平持平,未呈现明显的变动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在拨备覆盖率上,部分银行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其中邮储银行环比下降20.02个百分点、成都银行下降23.29个百分点、苏州银行下降36.30个百分点,厦门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更是从去年年底大幅下降78.38个百分点,不过仍高于监管要求。业内人士表示,拨备一直是银行的“利润调节器”,在息差承压之下,不少银行选择通过释放拨备来“以丰补歉”,以此达到平滑净利润的目的。
尽管一季度业绩承压,但市场对银行业周期拐点的预期正在升温。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表示,整体来看,2025年,银行业仍将面临需求疲弱、息差承压、风险暴露等多重挑战,但边际上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随着稳增长各项措施的陆续落地,银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的起点。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王雪)
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