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文章网 手机版

开阳:厚植生态“含绿量” 提高发展“含金量”

发布时间:2025-07-07 10:09:000人关注

仲夏时节,走进开阳景区景点、林场等区域,映入眼帘的是水如玉,山如黛,天空湛蓝如洗。蓝天白云、碧水青山、绿树繁花,一幅诗情画意美景徐徐展开。

近年来,开阳县将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全过程,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惠及群众的“生态红利”,不断提高生态“含金量”、发展“含绿量”。

禀赋生态优势旅游发展“加速度”

生态优先强筋健骨,绿色发展提升气质。开阳县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凸显当地生态旅游特色,积极实施“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发展规模,把生态美与历史文化、乡村振兴等有机结合,旅游模式由单纯的景点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转变,确保全域旅游取得新成效,旅游提质亮点纷呈。

七月艳阳天,走进南江大峡谷景区,映入眼帘的是水落亭台景观,这天然华石与自然之水的完美结合灵动飘逸、美不胜收。放眼望去,不远处的峭峰绝壁上,三两攀岩爱好者正帅气登高,“贴身”感受运动与美景相融的魅力。与此同时,自然水域激情漂流、徒步穿越峡谷、CS野战体验、汽车露营基地等更让人应接不暇。

充分发挥生态气候、民俗文化、自然风光等资源优势,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为游客提供集硒田采摘、硒膳食补、硒游体验、硒疗养生、硒品乐购为一体的“硒式生活”体验,已成为重庆、成都等地游客夏季避暑的热门目的地。

开阳县以“爽爽贵阳·硒养开阳·康养南江”为主题的2025年避暑季开幕式在开阳县南江乡龙广村长官司举行,现场发布“爽爽贵阳·硒养开阳·康养南江”避暑季的温度密码、硒养密码、玩法密码,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注入绿色动能康养融合“有深度”

“构筑绿色生态屏障,每年加大绿化植树造林力度,森林抚育是关键,让生态建设释放发展的红利,切实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开阳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开阳县着力推进生态植绿、生态管护、生态致富“三大工程”,加速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以增加森林蓄积量,围绕区域重点,通过中幼林抚育、退化林修复和营造人工混交林等措施,优化林种结构、森林结构、林龄结构,增强森林固碳、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达到四季分明、远近各异、上下互补、生态经济、宜居环境的绿色生态效果,刷新绿水青山“颜值”的同时,构筑一道坚不可摧的生态绿色屏障。

2024年,开阳县建设8000亩常态化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通过常态化基地示范带动林下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形成了南江大峡谷、十里画廊、云山茶海、猴耳天坑等集森林旅游、森林康养、农业体验、旅游度假、温泉养生、文化感知为一体的现代旅游产业。林下种植基地15个,林下养殖基地8个,森林康养基地2个(分别为开阳县水东乡舍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和开阳南龙省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全县有森林乡镇7个,森林村寨17个,森林人家90家,森林康养人家3家,国家森林康养基地1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个。

激活绿色富矿念响林下“致富经”

走进高寨乡杠寨国有林场,随处可见成片的黄连枝叶舒展,仿若绿毯绵延林下,正值中药材黄连苗销售的关键时期,村民们在林间穿梭,忙着拔苗、捆绑、装筐,动作娴熟流畅,描绘出一幅“林下生金”的生态产业画卷。

山多地少,森林资源丰富,如何靠山吃山,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开阳县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推进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复合经营模式,高质量推动林下经济发展。

立足“资源”谋“碳汇”。开阳县林地面积152.1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7.25%。禀赋县域生态资源,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优势,探索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做实“项目”强“碳库”。

与此同时,开阳县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关键,因地制宜做好基地规划布局,健全配套保护和管理机制,确保发展林下经济的同时不影响森林生态功能的发挥,切实推动林下经济与林业生态协调发展,着力推动绿色保护、绿色经济,全力助推林下生金。

据贵州乾藏中药材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昌友介绍道,据悉该公司在杠寨国有林场流转了2000亩林地,划分了中药材育苗区、种植区,还与贵州中医药大学开展研学合作,进行中药材种植实验,积极打造产学研基地。目前已种植黄连、黄精、竹节参、淫羊藿等中药材600余亩,带动当地100余名群众在基地务工增收。

“外出务工不好找活干,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每天挣100元,感觉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家住高寨乡杠寨村的村民池志华满脸笑意地说道。

当地群众在这基地不仅收获了丰硕的果实,更体验到了“家门口就业”的幸福。

深挖富“硒”资源驱动转型“新动能”

立足硒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推进生态富硒特色食品产业发展,推动富硒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建立“强二产带一产促三产”的产业联动发展机制,通过富硒农产品精深加工做大做强富硒土特产。全县粮油、蔬菜、茶叶、果品、中药材等富硒产品产业链加速形成,聚力推动“硒资源”变“硒产业”。

与此同时,开阳县适度发展以蜂糖李、枇杷、柑橘等为主的林下种植,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种植产品品牌,进一步提升富硒产品的知名度。大力培育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打造林下养殖业发展示范样板和高地,协同推进生态保护和绿色富民。持续做大做强生态富硒品牌,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多渠道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日前走进贵州硒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熟练地将富硒糖果进行压片,这些饱含“硒”望的农产品即将发往江苏、上海、北京等地,开启它们走向全国市场的旅程。

贵州硒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经理顾伟向记者介绍:“公司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高硒的食品原料,这些原料可以用于开阳本地普通食品的富硒升级,像富硒面条、富硒麻辣丝、富硒辣椒酱等产品,都是利用我们的高硒原料制作而成,另一类是终端食品,主要包括富硒压片糖果、富硒冲调谷物、富硒豆浆粉等,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截至目前,贵州硒谷在开阳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200余万元,凭借强大的产业带动能力,拉动下游产业链产值增长10倍以上,累计纳税100余万元,实现利润300余万元,还为当地提供了30余个就业岗位,有效促进当地群众增收。

如今,开阳县大力开发硒、利用硒、发展硒,集中成片发展茶叶、蔬菜、果品、畜禽、食用菌以及中药材产业,着力在打造富硒品牌,改变生态环境,促进群众增收,让富硒产业成为群众的“富民”产业。

杨刚

编辑 罗昌

二审 何欣

三审 胡丽华

相关推荐:
开阳:厚植生态“含绿量” 提高发展“含金量” 深中通道通车一周年,车流量3100万车次! 辉南: 6万亩林地点“药”成金 海报|引领绿色成长 生态环保小记者活动第七站——城市组 鄂尔多斯又添1处休闲好去处!位置在→ 第二十四届环青赛7月5日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