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村边合,碧水绕郭流。”位于庆阳市西峰区的毛寺村和李岭村,正悄然实现从传统村落向文明标杆的美丽蜕变。两村积极探索“四维共进”乡村建设模式,走出一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
图为庆阳市西峰区毛寺村马洼居民点远景。西峰融媒供图
以文化人,厚植精神沃土
毛寺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二十四孝”等主题文化融入墙绘宣传,营造出随处可见、可感可学的道德氛围。创新推行“红黑榜”公示制度,将其与惠农政策、评先选优、移风易俗、积分兑换、环境整治等相结合,定期评选“好媳妇”“好邻居”“致富明星户”,推动村风民风持续向好。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广场、道德讲堂等阵地,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敬老助残、村庄清洁等志愿服务,并广泛组织社火、广场舞、农民丰收节等文化活动,极大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毛寺村承办“欢庆农民丰收节·畅游和美毛寺村”系列活动。西峰融媒供图
产业赋能,拓宽致富之路
依托龙栖谷冰窟、无止桥、生态希望小学、龙泉古寺等自然与人文资源,毛寺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先后建成毛寺古街、连心桥、乡愁记忆馆、凤凰塬舍民宿等19处特色景点,打造“秀春、靓夏、金秋、炫冬”四季旅游品牌。成立龙栖谷村级旅游开发公司和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以资金、土地入股,实现“土地流转+固定分红+务工收入”多元增收。累计培育乡村建设工匠、“明白人”“带头人”20余名,开办农家乐和民宿7家,搭建香瓜、蔬菜大棚200余座,农特产品年销售额达200余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17.24万元,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真正实现联农带农、地企共赢。
与此同时,西峰区什社乡李岭村同样以文化为脉、产业为基,绘出一幅“善治和美”的新乡村图景。
图为西峰区什社乡李岭村家庭农场。西峰融媒供图
文化为魂,深耕治理“责任田”
李岭村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与生态资源,构建“文化+生态+治理”融合体系。通过打造窑洞馆、村史馆,复原传统农耕场景,推出“李小岭”区域文创产品,建设“两山”理论实践教育基地、生态写生基地及健身步道,形成“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特色线路。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广泛开展非遗教学、文艺展演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积极倡树文明节俭新风尚。
图为西峰区什社乡李岭村设施蔬菜基地。西峰融媒供图
产业联动,激活强村“新引擎”
李岭村盘活资源资产,构建“一园二馆三基地”产业矩阵:“一园”即通过村企合股联营生态庄园,带动就业50人;“二馆”为窑洞馆与唢呐馆,持续增强文化吸引力;“三基地”则指瓜、菜、果药三个现代化产业基地,带动260人就近就业,2024年实现产值3200万元。村集体收入37万元,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劳务获得收入412万元,真正实现企业、集体、农户三方共赢。
文旅融合,走出善美“新路径”
围绕果、米、瓜、菜四大产业,李岭村打造四季皆宜的田园综合体,推出特色旅游线路,打通农产品产购销链,探索出“以文塑旅、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融合发展新路,为黄土高原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李岭样本”。2024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1.8万元,连续三年增幅超10%。该村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镇”“甘肃省十大美丽乡村”等称号。(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