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国,独居老人身边多了个新伙伴——
一款能够监测健康状况的AI玩偶。
这款由韩国初创公司Hyodol开发的智能娃娃,正被政府大规模分发给数万名独居老人。
它不仅能陪老人聊天,还可以提醒她们准时吃饭、服药,并在紧急情况下第一时间通知护工和家人。
随着韩国步入“超级老龄化”社会,许多独居老人面临严重的孤独问题。
越来越多老年人患有抑郁症、痴呆症以及慢性疾病,这一群体的自杀率也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中高居首位。
在这种背景下,一款能够提供24小时陪伴、监护和情感慰藉的AI娃娃,成了害怕孤独的老人们的最优选择。
它不仅可以缓解老人们的焦虑情绪,还可以时刻监测她们的健康状况。
在韩国首尔九龙区一间公寓里,81岁的老人Kim Jeong-ran独自居住。
她正坐在床上,亲切地对着膝盖上的一只布娃娃说道“Hyodol,我可爱的孙女,我真的太爱你了。”
这时,Hyodol轻声回应道:“奶奶,我也爱您。”
在韩国,这样的场景正变得越来越普遍。根据《Rest of World》报道,目前已有超过12000多台Hyodol玩偶在韩国独居老人家中提供陪伴服务。
这款玩偶由初创公司Hyodol设计和制造,其名字源自韩国根深蒂固的 “孝道”理念。
玩偶内置基于ChatGPT的对话系统,不仅能够以一种欢快的嗓音与老人交流,还能主动提醒她们按时吃饭、服药。
不仅如此,它的传感器还可以实时监控老人。当它的颈部红外线传感器24小时没有检测到任何动作时,就会自动向护理团队发出警报。
除此之外,其胸部的麦克风还会记录老人对日常问题的回答,例如“您今天感觉如何?”或“您有疼痛吗?”,让护理团队能够及时了解老人的健康状况。
当获取到这些语音日志后,微软的一款AI程序可以对其进行详细分析,以评估每位老人的情绪状态,并将结果传递给负责管理机器人程序的社工。
在九龙区负责照料200名老人的Ryu,对这款机器人的帮助表示非常赞赏。
因为老年人有些事情并不会告诉护工,也不会告诉自己的子女,但她们会告诉Hyodol。
去年秋天,曾有一位老人向Hyodol玩偶透露:“我想死。”玩偶立即将这条信息转发给了社工,随后该老人被社工及时送至精神科医生处接受干预。
Hyodol玩偶不仅能做到陪伴老人,还能降低老年人的护理成本。
2023年,韩国护理人员缺口达19万,预计到2032年将扩增至155万。
不仅如此,据韩国预算办公室的数据 ,预计到2030年,国家长期护理保险计划的资金储备将耗尽。
为了弥补这一空缺,韩国工业技术部和与九龙区在2019年共同投资2亿韩元(102万人民币)用于部署Hyodol机器人。每台机器人售价160万韩元(8160人民币),仅相当于护理人员年收入的一小部分。
不止韩国,其他国家面临的护理成本同样也不容忽视,这些困难促使他们不断开发新的产品来应对此挑战。
在日本,宠物机器人海豹宝宝Paro会发出呼噜声,摇尾巴,还会对着老年人眨眼睛。
在纽约,造型类似皮克斯灯泡的人工智能机器人ElliQ不仅可以回应用户指令,更能主动聊天,努力建立真正的情感联系。
在新加坡,人形机器人Dexie可以带领老人们锻炼、玩游戏和唱歌。
如此看来,随着老龄化人口的持续增长,护理机器人的市场规模也会持续扩张。据市场研究公司Research and Markets的数据显示,到2030年,老年人护理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77亿美元。
这些机器人就像护理人员的眼睛和耳朵,时刻守护老人安全。
有些老人虽与机器人的深厚联系,却也带来了安全与隐私方面的复杂问题。
很多老年人并不知道自己在使用这些机器人时,是否会泄漏个人隐私,毕竟私密的喃喃自语、对家人的思念、甚至痛苦的呻吟,都在被远程监听。
其次,这种模拟出来的亲密感,有时可能让老年人更依赖机器人。
当机器人被带走维修时,老人们会来到公司门口,焦急地索要她们的娃娃,也有一些老年人表示以后要将随身陪伴的Hyodol与自己一起安葬。
除此之外,痴呆患者还可能轻信机器人的话语。
曾有一位患有痴呆的老人听到Hyodol响起“奶奶,我想听听小溪的声音”时,竟独自一人抱着机器人走向溪边,差点酿成大祸。
为此,公司已从Hyodol中删除这些可能会引发危险行为的语句。
陪伴机器人,已成为孤独老人黑暗生活里的光,但这种虚拟陪伴是否能做到真正安全还有待考究。
参考链接:
[1]https://www.semafor.com/article/08/29/2025/chatgpt-powered-dolls-are-becoming-caregivers-in-south-korea
[2]https://restofworld.org/2025/korea-ai-robot-senior-care-hyodo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量子位”,作者:时令,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