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陈晴)晨光初照,在江苏无锡阳山镇的果园里,果农胡秀桂精心挑选着饱满的水蜜桃,准备通过电商运往千家万户;在甘肃天水甘江村的果蔬保鲜库内,打包员谢瑞玲正熟练地分拣着即将发往全国的水果。
在秦岭深处的小村庄,王义琴经营的“小卖部+拼多多自提点”迎来取货高峰,她一边核对订单,一边叮嘱村民注意冷冻食品保存;在哈尔滨,00后张庚和女友管理的拼多多驿站内,800多件快递整齐排列,等待着被及时派送。
从农产品上行到日用品下乡,从生鲜配送点到快递服务站,拼多多搭建起的多维就业网络正让普通人在家门口端稳“就业碗”。
图为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杭坪镇乌浆村花卉基地里,工作人员正通过直播展示芍药鲜切花。(图片由CNSPHOTO提供)
返乡创业潮涌 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拼多多搭建的电商平台,正成为吸引人才返乡、带动就业的“强磁场”。
“以前每到9月,漫山苹果红透了,却只能眼睁睁看着烂在地里。”谢瑞玲说,过去为贴补家用,她只能四处打零工,收入微薄且不稳定。转机始于2019年——天水人张鹏飞返乡,在拼多多上开设生鲜店铺。
2024年,张鹏飞的仓储中心落地甘江村,谢瑞玲应聘成为打包员:“工作稳定,离家近能照顾孩子,收入比以前翻了一倍。”在销售旺季时,张鹏飞的店铺单日订单量高达6000多箱,还积极带动谢瑞玲等同村十多名留守妇女就业,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
更具标志性意义的是,2024年11月17日,从这里发出的一箱苹果成为当年我国全年第1500亿件快递。“这不仅是物流能力的突破,更是电商助农的缩影。”张鹏飞表示,受益于拼多多引领电商西进的战略,他的苹果销售范围已从长三角地区扩展到东北三省、青海等偏远地区,有力带动了当地苹果产业的蓬勃发展。
阳山镇“触电”后,胡秀桂的桃子再不愁卖了。(图片由受访企业提供)
在江苏无锡阳山镇,果农胡秀桂望着枝头硕果累累的水蜜桃,满心喜悦。“20年前,水蜜桃在本地只能卖几毛钱一斤。为了多赚点,我和老伴凌晨采摘,开100多公里夜车去上海摆摊,累得直不起腰来。”随着儿子与电商商家李成龙合作入驻拼多多,胡秀桂的生意迎来了转机。李成龙说:“我们严控品质,承诺坏果秒赔,店铺复购率超40%,稳居平台前列。”
如今,胡秀桂一亩水蜜桃年收入超3万元,供不应求时还收购周边农户的果子,实现年入百万。“现在不用出镇,桃子就能卖到青海、宁夏!”胡秀桂笑着说。
从西北山村到江南水乡,拼多多通过畅通农产品上行渠道,将滞销农产品变为网络“爆款”,把留守妇女转化为产业工人,有效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业内人士表示,拼多多正以数字技术为纽带,畅通农产品上行渠道;以就业创业为支点,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降低创业门槛 拓宽增收路径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拼多多通过降低创业门槛、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扶持,为不同群体开启多元化的创收路径。
在秦岭脚下的小村庄,王义琴经营了近20年的小卖部,如今在拼多多的赋能下焕发新生。“以前进货可不容易呢。”王义琴回忆道,“山路蜿蜒,去县城进货得坐大巴,遇到雨雪天更是危险,背着货物堵在路上的感觉太煎熬了。”2020年,多多买菜的出现让她眼前一亮,“不用出村就能帮大家买到新鲜便宜的东西,还能增收,这就是现成的机会呀。”
凭借多年积攒的人脉,王义琴很快建起400人的微信群,手把手教村民下单。“刚开始很多人不敢尝试,我就一遍遍演示,告诉他们芹菜比镇上便宜两块钱,山竹能直接送到家门口。”如今,她的服务范围已扩展到周边两村,800人的大群里每天订单不断。“平时200单,过年能冲到500单,年货堆得小卖部都快装不下了!”王义琴说。
每天清晨送完孩子上学,王义琴和丈夫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卸货、分拣、核对订单。“平台想得很周到,相似的商品都会标注提醒,冷冻品也有专门的储存区。”遇到老人不会下单,她会主动帮忙;碰上大件商品,丈夫就送货上门。“农村做生意靠的是人情,再晚我都会等着乡亲来取货。”这种“小卖部+自提点”的模式,让王义琴月收入达到4000元,丈夫也结束了外出打工的日子。“现在既能照顾家庭,又能让村里人吃上新鲜菜,以前舍不得买的虾,现在家家餐桌上都常见了。”王义琴的话语中满是欣慰。
在哈尔滨,00后青年张庚也曾在就业路上迷茫徘徊。“那时候,我和女友挤在月租400元的毛坯房里,一张小床翻个身都怕掉下去,每天煮挂面拌鸡蛋酱,买包零食都要精打细算。”张庚坦言,是拼多多驿站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为了经营好驿站,他每天早上7点起床,8点准时开门打扫,9点开始处理快递入库、收件、发货等。如今,驿站每天到件量约800件,去年春节期间业务更加繁忙。“东北人爱给外地亲友寄红肠、干肠等特产,旺季时去掉成本,月收入能有1万多元。”张庚高兴地说,他和女友已经攒够了买车的首付,正在考驾照。“从驿站开车回老家只要两个多小时,以后想家就能随时回去了。”创业不仅改善了生活条件,更让张庚实现了自我成长。
在业内人士看来,拼多多通过体系化的扶持举措,让不同背景的创业者都能获得公平的发展机会,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增量。
助力构建多元就业生态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中国社科院大学发布的《电商生态高质量发展与就业促进研究报告》显示,拼多多在国内累计带动就业达到5532.1万人,构建起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就业生态体系。
其中,多多买菜通过“线上下单 + 线下自提”的模式,已建立超过200万个驿站自提点,覆盖全国70%的行政村,有效解决了农产品上行和商品下行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了自提点团长、分拣员、仓配物流人员等大量就业岗位。同时,拼多多近期推出的“千亿扶持”助商惠农计划有力支持中小商家创业,进一步扩大了就业容量。
“千亿扶持”计划负责人表示,拼多多将以“千亿扶持”计划为主要抓手,充分发挥平台型企业在稳就业、促增长等方面的社会效能,助推产业带、农业等板块的商家新质转型升级,全力构建用户、商家及平台多方共赢的商业生态。
在业内人士看来,从田间到指尖、从就业到创业,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不仅能创造经济价值,更能托举起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