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江苏用20年时间给出了生动答案。太湖水质改善到Ⅲ类水平,优良天数比率上升到75.5%,土壤污染物含量均未超管制值。这些数字背后,是老百姓看得见的变化:鱼虾回来了,游客变多了,农产品更值钱了。
生态保护是最划算的投资,一组数据带你看江苏20年的生态答卷↓
2005年,江苏城市空气质量总体处于轻污染级,其中南京和无锡2市处于中污染级,其他省辖城市为轻污染级。2021年江苏以省域为单位达国家二级标准,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2025年上半年,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良好。全省PM2.5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为75.5%。
2005年,长江干流水质良好,总体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干流11个断面中有10个断面水质符合功能要求。同年,太湖湖体高锰酸盐指数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江苏近岸海域16个海水水质测点中,符合二类标准的有12个,占75.0%。
2024年太湖水质改善取得突破,水质总体达到Ⅲ类,创30年来最好水平,首次全年达到国家良好湖泊标准;2025年上半年,长江干流江苏段总体水质为优,12个干流国考监测断面水质均符合Ⅱ类标准;主要入海河流86%断面水质达Ⅲ类及以上,无劣V类水质断面。
2005年,江苏共建有各类自然保护区40个,总面积85.2万公顷,但主要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状况不佳,城市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受损严重。
2019年,盐城黄海湿地成功申遗,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遗产空白。截至2024年底,江苏建成省级以上湿地公园76处。当年全省湿地保护率达49.1%,生态质量达二类标准。
长江大保护及“十年禁渔”推动下,长江江苏段鱼类及江豚数量显著增长,2022年长江江豚种群约1249头,首次止跌回升。2024年全省物种数达8842种,淡水水生生物2588种,长江、太湖、淮河三大流域淡水水生生物多样提升,海洋水生生物环境稳中向好。
2005年,江苏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市建设试点,农村环境面貌改善明显。
2025年,江苏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十四五”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所有点位污染物含量均未超风险管制值。农村环境中,136个监测村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4.5%;184 个县域河湖监测断面(点位)Ⅲ 类及以上水质比例90.2%。2024年,江苏发布第一批1241 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名单,计划至2025年底建设3000个此类乡村。
2005年,江苏工业废水排放总量29.6亿吨,排放达标率为97.5%;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5757万吨,综合利用率95%。
2024年,江苏共建成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113座,年处置能力达336.8万吨/年。同期节能环保产业营收超6000亿元,居全国第一。新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成为长三角首个“破亿”省份。
2005年,江苏13个省辖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介于53.9-55.8分贝之间,部分城市轻度污染。
2025年上半年,江苏1-4(4a)类功能区声环境昼间达标率分别为88.7%、94.3%、98.0%
和99.5%,夜间达标率分别为55.1%、90.4%、95.4%和81.7%。
20年奋进,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到结出丰硕成果,江苏实现经济与生态“比翼齐飞”。GDP稳健增长,污染减排大步向前,公众满意度居高不下。在这片土地上,发展“含绿量”与群众“幸福度”同步提升,绘就绿富双赢的精彩篇章。
数据来源:2005年—2025年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官方公报、中国新闻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夏晓晨 邵文晶
海报设计:施彩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