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哈尔滨文化产业馆,近3米长的“哈尔滨·中国诗歌之城”立体形象展示牌,如冰雪书卷徐徐展开,将观众瞬间带入北国的诗意世界。展台前次第展示的《恋歌,文字里的哈尔滨》《诗林》等300余本文学书刊,在“冰城融媒·书韵共生”展区构筑起一座微型诗歌殿堂。
“哈尔滨·中国诗歌之城”展区
“我们希望通过深圳文博会这个平台,让更多人知道哈尔滨不仅是‘身在最北方’,同时拥有着诗情画意。”在展会现场,哈尔滨文学创作院副院长王若楠深情地说:“诗歌,如同流淌在城市血脉中的灵魂之火,赋予了哈尔滨独特的城市品格。今年3月21日,哈尔滨荣膺中国诗歌学会授予的‘中国诗歌之城’称号,继‘双亚冬之城’‘世界音乐之城’‘奥运冠军之城’之后,又成功打造了一块极具辨识度与影响力的城市文化招牌。”
据介绍,哈尔滨拥有悠久的诗歌传统和完整的文化脉络,诗歌文化源远流长。
金朝完颜亮《念奴娇·咏雪》在雪诗词中独树一帜;清末黄维翰的《呼兰郊行即事》等新边塞诗苍凉悲壮、粗犷豪放。
民国时期,哈尔滨旧体诗新诗相互交织,梅花诗社、塞鸿诗社、遁园吟社等社团蓬勃发展。
抗战时期,萧红、萧军、罗烽、白朗、舒群等积极参与左翼社团活动。金剑啸的叙事长诗《兴安岭的风雪》、赵一曼的《滨江述怀》、赵尚志的《寄调满江红·黑水白山》、陈雷的《露营集》等作品,宛如地下奔腾的岩浆,点燃了这片黑土地的革命热情。
新中国成立后,严辰、沙鸥、梁南、中流、巴彦布等诗人以黑土气息和豪放品格走进读者的视野。
“哈尔滨·中国诗歌之城”展区引来很多诗歌爱好者
改革开放后,以林子、李琦、张曙光、桑克、冯晏等为代表的哈尔滨诗人进人了诗歌创作繁荣期。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北斗诗社”、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云帆诗社”、哈飞公司的“北鹰诗人”、东轻公司的“野鸽子诗社”等诗歌社团活动掀起了诗歌浪潮。
进入新时代以来,哈尔滨市高度重视诗歌文化建设,以一系列扎实有力的举措,推动诗歌繁荣与城市文化同频共振。先后举办了萧红塑像前的诗会、马迭尔阳台诗会、从殿堂走到田野围炉诗会等丰富多彩的诗歌文化活动。2024年1月和2025年1月,成功举办了两届太阳岛冰雪诗会,舒婷、王山、李琦、胡弦、海男、车延高、娜夜、梁平等著名诗人热情参与,并以诗歌的方式赞颂龙江冰雪之美。
由哈尔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哈尔滨文学创作院主办的《诗林》创刊40余年以来,载着冰城的文脉与诗心,坚守主流诗歌阵地,涵养本土文学生态,光大时代文化基因,已成为“中国诗歌八大刊”之一,更是黑龙江几代诗人和人民大众的文化财富。
“‘尔滨’作为近两年火出圈的旅游城市,成为中外游客心中的‘诗与远方’。当游客在哈尔滨中央大街接过马迭尔冰棍,他们手捧的也是百年诗脉的馈赠。”王若楠轻抚展台上的《诗林》合订本说,“希望四海宾朋通过我们的书刊,进一步感受哈尔滨的文化底蕴,跟着诗歌来旅游。”
记者:李淅;摄影:韩东贤;视频:韩东贤